2017年11月,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中的三大革命。
出生于1959年6月的余欣荣是江西樟树人,他的履历大多与农业相关,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单位便是江西省委农研室。2012年3月,余欣荣出任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并于2018年机构改革后担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负责农业农村部机关常务工作和发展规划、计划财务、乡村产业、农村社会事业、农田建设管理、机关党务方面工作及部系统新闻宣传工作。
在“委员讲堂”节目中,余欣荣提到了自己去年在农村调研时听到的故事:一位老大爷说他的儿子在浙江打工,春节回来准备带着媳妇住上10天,但结果住了一个星期就走了,为什么?说是不习惯上茅坑,白天在家,晚上还是要住回县城的宾馆。
“农村仍然有不少地方还存在‘一个坑两块砖’,有的地方‘连茅圈’,也就是人的如厕和牛、羊、猪的圈养合为一体,它不仅是反映生活的贫穷,而且容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这种状况亟待改变。”余欣荣坦言,“必须下决心,把农村厕所革命进行到底,使我们的广大农民兄弟和城市居民一样,能够享受到卫生、清洁、无害化的如厕环境。”
据农业农村部今年5月披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全国已完成改厕1000多万户,其中6成完成了无害化改造,全国改厕率超过56%。
不过,余欣荣也谈到,农村厕所革命中也存在有些地方定任务、下指标等问题,这些地方代替群众做决策,群众还没发动起来,管理方式又没有跟上,结果造成厕所施工质量不高,农民没法用或者用不起。
“我们要树立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要让每一户农民都满意。我们一年要改1000万户以上的户用厕所,如果是1%的不满意,那就是有10万户农民享受不到农村改厕的成果,就会影响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余欣荣强调。
在余欣荣看来,做好农村厕所革命工作,还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他说,300多万个村,2亿多农户,6亿多农村人口,绝不能一套模子来推动执行到全国。比如有水的地方,农民有要求、有条件,便可以推动水冲厕所技术模式;但还有农民连吃水都困难的地方,就不能简单地推动水冲厕所技术。
“委员讲堂”由全国政协办公厅制作,是全国政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的一项履职创新探索,是为政协委员联系团结界别群众、面向社会正面发声、凝聚和传播共识搭建的一个新的机制化平台,也是展现政协委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重要窗口。
农村改厕是以厕所之“点”带乡村振兴之“面”,背后是广袤农村文明进程的整体前行。
但也有学者指出,“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最好去看它的公厕。公厕怎样,城市文明就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