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重庆财政将安排资金实施农村整村“厕所革命”。
乡村要振兴,厕所要革命。对于农村厕所,重庆的目标是改掉老式的土茅房、旱厕、连圈厕,因地制宜建设卫生厕所。
数据显示,重庆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到73.1%;今年底和明年底,主城区公厕、旅游厕所总量和质量将分别达到住建部规定的上限指标和国家旅游局旅游厕所质量等级划分评定标准。
农村厕所不臭易冲又卫生、城镇景区公厕好找干净又舒适,群众和游客曾经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如今,走在重庆街头,各种造型各异、风格不同的公厕,不仅让市民游客“方便”越来越方便,而且城市多了一道风景。比如,万盛、江津、武隆等地的生态旅游式公厕,彭水、黔江、石柱等地的少数民族建筑式公厕等,备受游客赞赏。
小厕所、大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钱从哪里来?目前,重庆采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划分权责,市级牵头,区县实施;二是分类引导。
城镇公厕定额补,主城区新建公厕分别按固定和移动每座奖补30万元和10万元。农村改厕引导,根据农村人口数、户厕改造任务数及完成情况给予引导性补助。旅游厕所则按新建与改建每平方米2:1的标准进行资金补助。
据统计,到2018年,市财政已累计投入9.059亿元奖补农村改厕和主城区公厕、旅游厕所建设。
接下来,市本级将安排6400万元继续补助建设主城区公厕和旅游厕所,安排1.2亿元农村改厕,明年底前基本实现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85%、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座卫生公厕的目标。
后续管理上,将探索政府、集体、社会、群众多方筹资机制,财政资金主要用于粪污收集、储存、运输、资源化利用,以及管护等方面的设施设备建设。
此外,重庆市还组合财税、规划、用地、用电、用水、商业置换等多方面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并引导社会单位厕所对外开放。
比如,璧山区就发明了鼓励企业“认捐厕所”,企业出资建设,除了标示“公共卫生间”,还铭刻捐建企业名,公厕内播放的宣传公益广告可用于企业宣传,走出了以厕养厕的市场新路。现在,璧山城区有173个公厕,不管在哪个位置,300米内肯定有1个。
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积极进行厕所革命,其中也不乏有很多优秀案例。